砥礪奮進的五年丨改善生態環境,瀘州為高質量發展打好底色
大聽網摘要:
編者 瀘州市第八次黨代會以來,我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推進污染防治和生態治理,全面筑牢長江上游綠色生態屏障,用綠色鋪就高質量發展底色,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傾力打造生態之城。
最近,成群結隊的紅嘴鷗又來到瀘州東門口越冬。一只只可愛的小精靈在江邊翩翩起舞,與碧水清波相映成趣,吸引了不少市民朋友駐足拍照。
從2017年開始,每到初冬季節至次年2月,都有大批紅嘴鷗來到瀘州越冬,與酒城市民和諧相處。很多市民自愿加入到保護紅嘴鷗的隊伍中,夏明秀就是其中之一。
“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紅嘴鷗來瀘州停留,證明瀘州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毕拿餍愀嬖V記者,盡管天氣逐漸寒冷,但仍有不少市民前來與紅嘴鷗親密互動。
實施生態系統修復是瀘州推進生態治理的一項重要舉措。漁子溪生態濕地公園就是開展生態系統修復的一個范例。
在瀘州漁子溪公園,市民們可以繞湖散步,可以健身騎行,還可以在粉黛亂子草旁打卡拍照......如今的漁子溪公園,山清、水秀、景美,但在三年前這里還是另外一番景象。
今年69歲的曾中誠,是這場蛻變的見證者。曾經的漁子溪,生態環境沒有現在這么好。2017年,瀘州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對漁子溪實施了為期三年的生態系統修復工程?,F在,曾中誠經常來這里散步,他喜歡在湖邊吹奏一曲薩克斯。
“每當有外地的朋友來瀘州玩,我都會帶他們去周邊公園逛逛,瀘州的一草一木都值得我們珍惜?!痹姓\說。
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漁子溪的水質得到根本性改良,魚類逐漸增多,野鴨、白鷺等來到這里覓食棲息。
瀘州國家高新區應急管理和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華琴告訴記者,歷經三年修復整治,漁子溪實現了排洪防澇、水污染治理、生態修復三大功能,曾經的三條臭水溝成功蝶變成了現在的網紅公園、科普公園、生態公園。
五年來,瀘州始終把污染治理抓在手里,深入開展“減排、抑塵、壓煤、治車、控秸和應對重污染天氣”六大行動,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用電旺季時期,四川瀘州川南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保障瀘州60%的用電需求。近幾年,川南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在做好電力保供的同時,也在各方面努力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在四川瀘州川南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中控室的顯示屏上,記者看到了發電過程中的環境監測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該公司實現了對煙排口、工業、岸線水質等核心生態要素的24小時智能監控。
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劍平告訴記者,川南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執行的是超低排放標準,在環保上的投入超過了10個億。
綠色是大自然的顏色,更是瀘州的發展底色。五年來,瀘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創成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落實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全面完成長江流域重點水域788艘漁船、1429名漁民退捕工作,退捕漁民參保率、轉產就業率均為100%。通過全面落實河(湖)長制,長江出川斷面水質、赤水河入長江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標準,沱江干流入長江水質穩定保持Ⅲ類標準。2020年,主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24天,空氣質量達標率從2016年的69.7%提升到2020年的88.5%,全市土壤環境風險總體可控。環?;A設施進一步健全完善,城鎮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完工,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實現鄉鎮全覆蓋。
天藍、水清、生態優、環境美,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瀘州正在闊步向前。
記者 秦添 鐘媛媛 羅秋深